招幌广告

招幌广告(signboard)悬挂在商店门前醒目之处、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,用以吸引顾客。又称悬物广告。常见的有实物幌子、模型幌子、牌匾幌子、商品容器或附属物幌子等。[1]

音响招幌

主要有三种:

一是打击音响。如卖香油的敲梆子,换棉油的敲木铃(铃系于车下,锤为木制,系于车把上,行进中手在把车的同时牵动锤绳,发出音响),吹糖人的敲锣(二锣),卖香草的斗空竹,张箩、扎簸箕、扎箢子的持云牌(由七片薄铁板制成、抖动时发出音响),货郎摇唤斗(唤斗有两种,卖毛巾、袜子、绣花线、烟斗等日用品者摇一鼓唤斗,亦称货郎鼓;卖鞋面、花布等物品的摇一鼓一云锣唤斗。摇唤的节奏分为进庄点、出庄点、寻伴点、寻宿点等,在同行间传递信号),卖梳子、篦子的拉陀螺钻(陀螺钻系有铁环、铜片,转动时发出碰撞声),算命瞎子打竹板(或云锣)。

二是吆喝声。县内民间有“卖啥的吆唤啥”的俗语,意即卖什么货物,就直接叫卖其名称。如卖小鸡的吆喝:“小鸡苗、赊小鸡”。每字间拖腔悠长,声音洪亮,充满韵味。卖豆芽、豆腐、瓜果、烧饼、麻花、油条、洋烟、洋火、洋油者,修伞、箍桶、补锅、锔缸者等,也均采取吆喝叫卖。

三是说唱声。如卖老鼠药的边打竹板边说呱哒嘴(数来宝):“老鼠药,药老鼠,大的小的都逮住,小的吃了不能动,大的吃了蹦三蹦。您不信,俺不卖,留着老鼠谈情爱,谈的多,生的多,一年都生好几窝”。卖缝衣针的一手捏一撮针,一手持一木板,口中唱送:“头号针,亮堂堂,好象罗成的小银枪”。边唱边将针投向木板,分布均匀,入木三分。玩杂技把戏、设摊卖艺的艺人,在开场之前,打奏一阵开场子锣鼓后,表演者说“钢条子”:“小小的梢子晃啷啷,一年四季在外乡。南边收成南边去,北边收了下北乡。东西南北都不收,扛起家伙上徐州。今天来到XXX大邦地,(另一人配说,此地大邦),此地老师傅甚多,少师傅甚广,小徒不知师傅家住何处(另一人配说,家居何方),要知老师傅家居何处,(另一配说,少师傅家住何方)小徒一定登门叩谢,请您多多帮忙。我在这里作一箩圈大揖,小徒有不到之处,请师傅多多原谅”。卖大料面(佐料)的手持样品,唱道:“买的买,捎的捎,今年就来这一遭。材料全,材料香,丁香肉桂和良姜,还有漂洋过海的大茴香”。

实物招幌

主要有两种形式:

一是以货物作招幌。如卖猪肉的将半扇猪肉悬挂在肉架上;染坊门前高悬染成的兰布,县内民间有“染坊门前挂兰布”之说;卖粽子的立一竹杆,杆上有眼,将数个粽子插在竹杆上;卖糖葫芦的将糖葫芦插在用木棍、麦秸绑成的把子上。

二是以器皿工具作招幌。如卖茶的将茶炉子支在门外棚下,桌案上摆放茶壶、茶碗;打铁的将炉子、风箱、砧子置于门外,并摆放打制的锄头,镰刀、抓钩等;磨香油的在门外晃油;饭馆将炉灶设在门外,边炒边卖;买狗的带着狗套子。

文字招幌

主要形式有三种:

一是店铺招牌。如旅店门前挂“安寓客商”,当铺门外写一“当”字,盐店门外或影门墙上书写“盐”字或“盐庄”。

二是堂号招牌。如丰县城里的药店“怀济堂”、“怀仁堂”,杂货店“太顺堂”,文具店“占奎堂”等。堂号、招牌置于店的正堂或店檐下。

三是以姓氏作店铺或产品名称。如X记饭馆、X记包子铺、X记镰刀、X菜刀、X记锄头等。

标志招幌

主要有三种形式:

一是商品象征性招幌。如药铺门外墙上展示一膏药图形,有的画在墙上,有的画在纸上,有的画在木牌上;糕点铺门前悬挂折叠成三角形的包装纸;酒店门前悬挂酒壶;旅店门外挂灯。

二是行业象征性招幌。如弹棉的门前挂一圆圈,周围带着棉絮;剃头铺门前挂一张弓,弓弦上系三绺头发;走乡串户剃头的,剃头挑子一端挂一荡匹。

三是副产品作招幌。如酿醋的门前撒醋麸子,磨香油的门前晒麻糁等。四是象征性工具招幌。如买树的带一木锛,既象征木工工具,又可作丈量长度的尺子。丰县商贸活动中的招幌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,经营方式的转变,一些形式仍在民间继续传承,如卖香油的敲梆子,卖瓜菜、食品的走乡串户吆喝,弹棉的、买树的、买狗的、吹糖人的、卖糖葫芦的、经营餐饮业的等不同招幌形式仍在应用,活跃在民间。

参考文献

参考文献
1 童兵,陈绚等.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[Z]. 北京: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,2014.

该内容由用户李既归投稿,转载请注明网址:https://www.jcwiki.net/advertising-and-public-relations/advertising/2056.html

上一篇
下一篇

猜你喜欢

「灵动新闻」微信公众号
微信小程序
QQ小程序
欢迎使用《新传界》公开测试版!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(小象同学)已上线,欢迎使用~